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位于南京市玄武區(qū)和燕路,是中國唯一自收自支的公益性動物園,集野生動物保護、動物科普教育、科學技術研究及文化娛樂休閑四大職能為一體,同時也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前身是國民政府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玄武湖設立的動物苑,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動物園之一;1998年搬遷至此并改名為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2011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率先取消動物表演,成為中國第一個取消動物表演的動物園;2018年成功引進一對考拉夫妻,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考拉的城市動物園。截至2020年,園區(qū)總面積68.4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85%,擁有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動物和珍稀動物近300種4000余只,有從德國引進的白虎、澳大利亞引進的考拉、從南非引進的黑猩猩、從南極引進的企鵝等,有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長臂猿、黑葉猴、丹頂鶴、東北虎、小熊貓、河麂、揚子鱷等。
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內有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諸山峰,最高海拔81.8米,分為小紅山片區(qū)、大紅山片區(qū)和放牛山片區(qū)三大片區(qū),擁有澳洲動物展區(qū)、大象館、斑馬館、獅虎山、企鵝館、猩猩館等近20個展館。同時,辟有兒童寵物園、綜合表演館、科普生態(tài)館、兒童游樂場等休閑娛樂場所和科普場所。園內有較大面積由山地匯水而形成的水面,略施人工修葺,是水禽棲息的良好場所。
【歷史沿革】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國民政府在南京的玄武湖設立“動物苑” ,最初的動物苑,地址選在了玄武湖梁洲和翠洲交界的湖邊,面積幾十個平米,除了獼猴,動物苑里還陸續(xù)引進了一些家兔、鴛鴦等比較常見的動物! 1954年1月,玄武湖動物園在位于玄武湖公園的菱洲建成;同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共有動物78種、634頭(只)。
1955年至1963年,動物園進行了持續(xù)的擴建,先后建成猴山、水族館、小獸舍、鱷魚池、猛獸館、鳴禽館、雉雞館、熊山、熊貓館、駱駝園、和平亭等館舍。
1979年,動物園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動物園互換動物,開啟與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動物園友好往來之路。
1980年至1989年,動物園又建成長頸鹿館、袋鼠館、斑馬館、山魈館、猩猩館等,其中以四方八鹿為造型的長頸鹿館曾獲建筑設計獎。
199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把位于玄武湖公園菱洲的玄武湖動物園與紅山公園合并新建紅山動物園列為規(guī)劃項目,紅山公園由三座山組成,大紅山、小紅山、放牛山,這三座山曾經(jīng)是南朝時期的皇家園林——上林苑的一部分,飼養(yǎng)了很多動物以供南朝皇室與貴族狩獵。著名詩句“玄武湖中玉漏催,雞鳴埭口繡襦回”,描述的就是早晨齊武帝與宮女們從上林苑回宮的情景。
1994年,南京市成立紅山動物園籌建小組,開始紅山動物園詳規(guī)編制工作。
1995年,紅山森林動物園籌建處在紅山公園掛牌,開始動物園基礎設施建設。
1996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動物館舍開始施工建設。
1998年8月,動物園整體建設完工。
1998年8月15日至9月18日,原玄武湖動物園進行了為時一個月的大搬遷。同時,動物園又新進了河馬、金絲猴、白鹮、天鵝等珍稀動物品種,將動物展出規(guī)模擴展為200多種,3000多頭(只)。
1998年9月1日,玄武湖動物園正式閉園,搬遷至紅山森林動物園現(xiàn)址。
1998年9月28日,搬遷原玄武湖動物園所有動物合并而成紅山森林動物園并正式對外開放。
2004年5月1日,動物園耗資300萬復建了山上的“大壯觀閣”。
2010年,國際交流合作領域擴展至動物展區(qū)設計,由香港金鳥基金會首席執(zhí)行官Carin Harrington(金龍)博士主導設計,澳洲動物展區(qū)建成并開放。
2011年,紅山森林動物園取消了動物表演項目,成為中國第一個取消動物表演的動物園。
2014年,廢除銷售安排在日常飲食內的供游客投喂動物用的飼料。
2015年7月,南京市規(guī)劃局計劃對紅山動物園進行擴建,紅山動物園將擴大到74.82公頃,面積增加了24.37公頃,此外,還要改造北大門,新建南大門,增加商業(yè)綜合體,并新增澳洲區(qū)、非洲區(qū)等動物館。
2018年1月,紅山森林動物園改造提升工程公示,計劃于2022年前完工,將增設岡瓦納、非洲等展區(qū),并面向小紅山客運站新建南大門,還會依托園內山體改建熊谷、虎園等。
【小紅山片區(qū)】
犀鳥館
犀鳥館于2011年在小紅山新建而成,建筑面積760平方米,展出動物有雙角犀鳥、花冠皺盔犀鳥、南美紅鹮和非洲冠鶴。
鶴園
鶴園于1999年建成,面積600余平方米。2006年將原網(wǎng)罩改為不銹鋼網(wǎng)棚。該園采用不銹鋼網(wǎng)架構,配以豐富的植物,動物表現(xiàn)自然,參觀視覺通透。展出動物有丹頂鶴、白鸛、白鹮、銀鷗等。
【大紅山片區(qū)】
大熊貓館
大熊貓館于2008年4月建成,2017年9月升級改造完成,面積從1000平米擴大到3000平米,臥室擴至6間,面積由20至40平米不等,滿足不同需求;會客廳增加到2個,客廳面積分別為135、140平米;外運動場增加至3個,面積分別為890、550、1100平米。面積達1100平米的第三運動場是生態(tài)運動場,里面有喬木和灌木叢。
細尾獴館
細尾獴館于1998年8月建成,原為斗獸場,面積300平方米。2000年后改為跑馬場。2013年改造為獴館,面積500平方米,建有仿石生態(tài)籠舍,模擬野外環(huán)境運動場,并增加參觀隧道。
狼館
狼館為狼量身打造,為滿足狼的生活習性和福利需要,場館在原來山體地形的基礎上,運用專業(yè)的設計理念,增加山地的坡度,拉開了空間的層次,為狼提供了高、中、低三級活動區(qū)域。
猴山
猴山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約1200平方米。2001年修整部分池壁,種樹遮陽;2007年7月13日猴山木建構落成投用;2009年修整假山、護坡、為池壁粉飾作畫,增設活動設施等;2013年進行改造:增加進入下沉式參觀通道,滿足游客近距離參觀的需求,增設玻璃隔斷、護欄、外立面出新、生態(tài)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豐容設施、管理觀察用房,以及園林景觀提升等。場內展出動物為獼猴。
熊谷
熊谷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800余平方米。1999年后多次對圍欄、閘門、護欄進行更新,增加多處豐容設施。展出動物為亞洲黑熊和馬來熊。
獅虎生態(tài)園
獅虎生態(tài)園于1998年8月建成,玻璃參觀面,面積約900平方米。后經(jīng)多次整改假山圍墻、閘門,增設遮陽平臺、電網(wǎng)等。展出動物為非洲獅。
長頸鹿園
長頸鹿園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1450平方米。2000年增建遮蔭棚,整改大門、圍欄等。2002年整改供暖系統(tǒng)。
【放牛山片區(qū)】
猩猩館
猩猩館于1998年8月建成,原建筑面積310平方米。2002年擴建黑猩猩館150平方米,并對原紅猩猩場館進行改建。2012年委托專業(yè)設計研究院進行深化設計,改造后的猩猩館增加了動物內展廳。2015年增建北側場館,整體占地面積1293平方米。
亞洲象館
亞洲象館于1997年8月建成,主體建筑高達6米,面積1540平方米,1999年整改圍欄和運動場。2009年整改閘門,運動場地面等。2012年進行大象館豐容改造項目,總投資為220萬元,由香港金鳥基金會提供全程設計指導。全新的大象館落成后呈現(xiàn)云南本土文化風格,為2頭亞洲象“路麥”和“麥哥”營造來自家鄉(xiāng)的生活環(huán)境。其中室內部分增加安全保定籠、沙池以增加大象醫(yī)療訓練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室外新增的泥坑、噴淋、遮蔭系統(tǒng)、行為展示墻和鏡面豐容等豐容設施。
澳洲區(qū)
澳洲區(qū)于2009年10月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該展區(qū)采用進入時木棧道參觀方式,展現(xiàn)動物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元素,構建人、動物、環(huán)境和諧融合的展覽模式。區(qū)內設有紅土區(qū)域、草地、水溪。展區(qū)建有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一方面收集雨水,另一方面對廢水進行處理并重新利用。
小熊貓館
小熊貓館有2個內場館連接著3個外場館,其中一個外場館沒有玻璃阻擋。
靈長館
靈長館1、4館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440平方米。2003年擴建長臂猿籠舍230平方米。主要展出動物為長臂猿、黑葉猴、環(huán)尾狐猴、山魈等。靈長2、3館于1998年8月建成,面積292平方米。2010年在該館北側擴建籠舍,面積3000平方米,其中玻璃參觀面400米。動物籠舍以木屋為主,面積約300平方米。展出動物有黑葉猴、白眉長臂猿、白頰長臂猿、黃頰長臂猿、川金絲猴、黑白疣猴、赤猴、熊猴、黑帽懸猴等。2017年重新改造,根據(jù)不同品種的動物還原了各自所生存地區(qū)的原風貌。
考拉館
考拉館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內展廳、外展區(qū)、陽光溫室展區(qū)、體檢區(qū)、動物隔離治療區(qū)、桉樹冷藏室、桉樹處理區(qū)、人員進出消毒池和更衣區(qū)和游客互動體驗區(qū)等功能區(qū)俱全。展廳具有溫度、濕度控制系統(tǒng),游客區(qū)和考拉生活區(qū)兩套完全獨立的新風系統(tǒng)進行環(huán)境控制,確保游客面空氣循環(huán)與考拉籠舍空氣循環(huán)不交叉。
貓科館
貓科館保留了原址的山體,將原址地形巧妙運用,在空間被利用化最高的同時,把自然的陡坡、原生態(tài)的植被都最大程度的給了動物為了把它們需要的環(huán)境盡可能的還原,在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礎上組合山石、設計模擬巖洞,種植大量華北、華南地區(qū)特有的針葉林植物用作隱蔽,避免動物受到游客的視線壓力。同時用原木搭建不同高度、難度的棲架滿足動物攀爬、玩耍、轉移等不同需要,增加水池、生態(tài)木屑池,制造溪水、濕地等景觀,為動物提供盡可能多的選擇和探索的區(qū)域。人造山洞內還設置了加溫系統(tǒng)。
【所獲榮譽】
2022年3月,入選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17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獲“全國優(yōu)秀科普教育基地”稱號,紅山動物園已連續(xù)4年獲此稱號。
2012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列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2011年6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獲“中國動物園協(xié)會保護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2011年-2015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連續(xù)5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
2010年5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列為“南京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2010年-2012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連續(xù)5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
2010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列為“江蘇省及南京市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
2009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被列為“全國野生動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
2007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榮獲“南京市文明單位”稱號。
2003年,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榮獲“南京市創(chuàng)建國家衛(wèi)生城市、國家環(huán)保城市先進單位”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