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暑假來臨,不少家長又開啟帶娃旅游模式。
“帶孩子去看世界,見天地、見眾生,讓孩子開心”是李女士帶娃旅游的初衷。暑假期間,李女士和丈夫帶著兩個女兒到河南旅游。為了體驗沉浸式旅游,他們特意花699元住進某主題公園內(nèi)部。但是,剛?cè)胱≠e館,當?shù)鼐桶l(fā)布了暴雨黃色預警和防汛提示。
李女士介紹,公園夜間的游園活動原本非常熱鬧,有跳舞、雜耍、巡游的隊伍。這也是7歲的大女兒期盼已久的游覽項目?上У氖,受到暴雨的影響,當天晚上所有游園活動都被取消了。“燈光設(shè)備關(guān)掉了,園子里一片漆黑。這一晚孩子們只能待在賓館里,啥也沒干。”李女士表示,這是她出門前完全沒有想到的情況。
雨停之后,李女士又被景區(qū)的酷熱和排隊人數(shù)震撼。“小小的景區(qū)里全是人,不管做什么都要排隊。這是最讓人崩潰、受不了的地方。”尤其是在某景區(qū)觀看非遺表演“打鐵花”的時候,露天場地里、走廊上、臺階上全部擠滿了人,每個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打鐵花的高溫加上炎熱的天氣,“真的覺得要被熱死了,擠死了”。
演出看到一半,李女士發(fā)現(xiàn)一歲半的小女兒“頭發(fā)梢都往下滴汗”。她嚇壞了,擔心繼續(xù)看演出孩子會脫水,只能讓丈夫先把孩子抱回賓館。當李女士詢問孩子旅游的感受時,7歲的大女兒只說了一個字——“熱”。
“這三天忽冷忽熱的,一會兒進空調(diào)屋,一會兒又到戶外曬太陽,感覺孩子們從來沒吃過這種苦。”結(jié)束旅行回家之后,李女士的小女兒已經(jīng)有發(fā)熱癥狀,而她自己也雙腳痛得沒法走路,丈夫更是承擔了所有的辛苦任務,“全程抱著孩子、扛著行李,又累又乏”,到家以后倒頭就睡。
而孩子在旅游中的實際收獲,也與家長的預期相差很多。在觀看實景演出時,李女士被宏大的舞臺場景和感人的歷史故事深深吸引。但是,觀看這場演出卻是孩子口中“最難受”的經(jīng)歷。“演出用宋代的幾首詞開場,孩子沒有接觸過自然看不明白,就會覺得熱和無聊。”李女士7歲的大女兒最喜歡的是一個叫“皇家冰庫”的景點,“因為里面能滑滑梯,還可以玩雪車”。
暑假帶孩子出門旅游到底有沒有必要?
對于暑假親子旅行的“艱苦”,兩次帶娃到武漢旅行的簡女士一家已經(jīng)有了經(jīng)驗。第一次“打卡”語文課本中提到的一處著名景點時,簡女士5歲的女兒“不愿爬樓,是爸爸抱上去的,又熱又累”。但是,孩子還不太能理解經(jīng)典背后的文化,“對她來說這就是一個大建筑,木頭磚頭的,她不感興趣。孩子最感興趣的是景點的網(wǎng)紅雪糕”。
此外,簡女士還去了不少武漢的知名“網(wǎng)紅景點”。但孩子太小了,對這些人文和歷史景點都不感興趣,“每次去都催著要走,給她買了玩具才開心起來”。簡女士表示這場旅行真的很累,錢和時間都花了不少,但是“玩得不盡興”,孩子似乎也沒有什么收獲。這讓她一度懷疑,暑假帶娃旅游真的值得嗎?
對此,中國旅游研究院數(shù)據(jù)分析所所長張楊認為,旅游其實對孩子人格的發(fā)展、世界觀的塑造、社交能力的提升有非常良好的正向作用。但是,“如果把旅游日程安排得太滿,運動量太大,又不顧孩子的興趣,家長和孩子都會感覺到特別疲憊,容易產(chǎn)生不穩(wěn)定的情緒,甚至讓孩子對旅游產(chǎn)生厭煩的心態(tài)。這樣會把旅游這件開心的事情變成了不開心的旅程,而且非常容易產(chǎn)生家庭矛盾”。
她建議家長,不要用投入產(chǎn)出的方式來功利性地看待旅游。“并不是去一次旅游就要打卡多少個景點,到了景區(qū)需要背幾篇詩詞,到科技館要學會幾個公式、記住多少個知識點。這樣目的性很強的旅游,反而會給小朋友造成壓力,甚至讓他們不愿意再出門旅游,暑假的意義就失去了。”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雷靂也表示:“三歲至六歲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已經(jīng)基本具備了身體活動能力,語言表達很順利,也對世界充滿好奇。這時候孩子最關(guān)心的是對世界的探索,有自己的目的性、主動性,想自己去做事情。這個階段,如果父母對孩子探索世界的想法給予支持,孩子就能獲得做事的主動性,成長得更有責任感。”
參觀景點不如海邊挖沙子,哪些旅游方式更適合兒童?
第二次帶娃到武漢旅游時,簡女士就改變了策略:“只帶孩子去她能玩的地方,比如玩沙、玩水、撈魚的地方,小朋友能玩一整天。”這次她也不再盲目去知名的網(wǎng)紅景點,而是將重點放在沉浸式感受當?shù)氐娜宋沫h(huán)境上,比如到江灘公園、紫陽公園打卡,帶孩子坐渡輪。有幾個晚上,她就帶著孩子在長江邊上玩,“娃開心,家長帶娃也不累”。
同樣喜歡帶娃旅行的家長楊女士也表示,充分考慮孩子的興趣很重要。她介紹,自己四歲半的孩子偶然在快餐店廣告中看到了三星堆,經(jīng)她科普介紹之后,孩子就對三星堆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暑假楊女士帶娃游覽三星堆博物館時,孩子就非常投入,熱情滿滿,“全程跟著導游認真聽講解,回來會跟爸爸介紹神樹、各種面具”。
對此,雷靂教授解釋說,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低齡的孩子實際上更適合互動類、體驗類的旅游項目,比如博物館、科技館的動手制作和體驗項目。而被動觀光性的旅游,比如參觀文化歷史景點,對低齡的孩子可能意義有限。“因為這些內(nèi)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來也有很多知識儲備的要求,對于低齡的孩子來講可能作用不大。”對于青春期過后的青少年,學習知識、了解文化和歷史的旅游項目比例可以相對高一些。
張楊所長也建議,旅行中家長要選擇與孩子的認知相匹配的景點,“孩子的學習方式跟成年人不一樣。在海邊挖沙子、搭城堡的過程中,其實都是孩子在體驗自然。家長不要過度追求到看起來高大上的景點打卡。”同時,旅游線路也應該與孩子自身的興趣相結(jié)合。“如果孩子喜歡航天,就多去航空航天博物館;如果他喜歡戲水,可以去海邊。在這一點上,家長也要與孩子做好溝通。這樣家長也輕松,孩子也開心。”
此外,張楊表示,旅游的形式有很多種,除了自由行,家長也可以選擇跟團游。“現(xiàn)在有非常多專業(yè)、正規(guī)的旅行社和旅行服務商,可以進行旅游線路策劃。這些產(chǎn)品對于旅游節(jié)奏的把握比我們自己做的攻略更合理,也會充分考慮到親子之間的互動體驗,以及孩子和老人在旅行中的特殊需求。”(來源:央視網(wǎng) 記者 杜安琪)